“我愿意终生为农民做事”-中工教育-中工网

教育

名人坊

“我愿意终生为农民做事”

记安徽农大年过九旬的小麦研究专家胡承霖

2019-11-26 10:24:49

  麦收时节,胡承霖(右)与种植户交流小麦种植技术。(资料图片)

  早上5点半,夜色依旧朦胧,繁华的都市还未苏醒,安徽农业大学年过九旬的老教授胡承霖已经从家出发,赶最早一班合肥前往涡阳县的大巴车。

  沿路的风景,胡承霖再熟悉不过,这些年来,他已经无数次见证广袤的两淮平原黄了又绿、绿了又黄。中午,当他出现在涡阳县孙老家村指导技术时,附近几十公里的农民如潮水般涌上田埂,聚拢了过来。

  跟着国家战略走,调整研究方向

  胡承霖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批大学生。从1978年调入安徽农业大学从事小麦栽培学教学与科研工作,到1985年受聘为农业部小麦专家组成员,再到1995年退休,他的心思从来没有离开过麦田。

  几十年来,每天早上,胡承霖的第一个电话打给麦区的农技干部,了解小麦的生长情况;每天傍晚,准时收看新闻联播和天气预报,了解党和国家的政策、掌握农业科技的前沿信息,“搞农业的必须跟着时代走,党和国家的需求在哪里,我的研究方向就在哪里”。

  从1953年参加工作开始,胡承霖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以服务人民“吃饱饭”为目标,在高校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主攻如何提高粮食产量,涉及小麦、水稻、杂粮等领域。1989年,他开展万亩水稻—小麦吨粮田研发,使杂交水稻平均亩产达到1035斤,小麦平均亩产达到821.8斤。

  从2003年起,他的研究方向转为小麦高产攻关。1998年,国家大规模进行农业产业结构性调整,全国粮食作物面积逐渐收缩,总产量持续徘徊,2003年库存创26年来最低,小麦总产下降720亿斤。高产攻关第一年,安徽小麦总产达207.8亿斤,比上年净增长46.2亿斤,增幅达28.6%。全省麦区平均单产首次突破600斤,单产、总产双超历史最高纪录。

  2016年以来,随着国际市场粮食价格持续走低,我国粮食生产成本居高不下,收购价偏低,出现“倒挂”现象,综合效益不高。按照国家农业转型升级战略,胡承霖研究方向再次发生了转型——实现提质增效,减少农药化肥使用量,保护生态环境,助推“蓝天保卫战”。

  上书省政府,推动高产攻关

  2005年4月,胡承霖出于对国家粮食安全的担忧,写了一封3600多字的长信给当时分管全省农业的安徽省副省长赵树丛,建议在安徽小麦主产区开展小麦高产攻关,同时附上一份“安徽小麦5年增产50亿斤”的攻关方案。

  安徽省政府高度重视,经充分论证后决定将“小麦高产攻关”列入“十一五”计划,并成立小麦高产攻关专家组,任命胡承霖为副组长,负责具体研究和部署小麦高产攻关事宜。

  很快,胡承霖将第一个示范田锁定在了涡阳县高炉镇陆杨村,由于种植技术落后,2006年之前,这里小麦最高亩产只有五六百斤。

  确定目标后,他一头扎进了村里,顶风冒雨查看苗情、脚踏热浪指导工作、满腿泥巴传授科技。一开始时,很多村民对胡承霖的科学种植心存疑虑。有一次,他要求农民把播种量从每亩40多斤减到18斤,有的村民不相信,白天播了18斤麦种,夜里又偷偷溜回地里补播了17斤。收获时,那个村民悔得肠子都青了,由于麦苗过密造成后期倒伏,他家亩产只有700斤,而按照胡承霖要求种的小麦,亩产达到1100多斤。两者对比,附近的农民觉得胡承霖还是有些“真把式”的。

  经过8年努力,安徽省小麦单产提高了97.4公斤,总产提高118亿斤,累计增产600.74亿斤,单产和总产增幅全国领先,小麦总产增量占安徽省三大粮食增量的80%以上。

  今年9月,胡承霖再次上书省委、省政府,围绕保护耕地、提高耕地质量,发挥淮北地区小麦稳产、高产、优质资源优势,淮北小麦降本增效的绿色增产模式扩大应用,强化农业技术推广等问题提出建议。

  科学研究,助力乡亲致富

  涡阳县孙老家村村民孙子富是远近闻名的致富能手,2012年被农业部评为全国种粮大户。但在2008年认识胡承霖之前,他还是一个看天吃饭、为养家糊口而发愁的贫苦农民。

  “我能有如今的好生活,都得感谢胡老,他教会了我科学种粮!”孙子富兴奋地说,“以前我只有五六十亩地,现在我承包了700亩,十里八乡的人都羡慕我。”

  像孙子富这样受过胡承霖帮助的农民还有很多。胡承霖有一个蓝色电话本,上面密密麻麻记了几百个电话和地址,大多是向他请教过问题的农民。

  4年前,安徽正宇面粉有限公司董事长曹正宇正在为找不到优质小麦原料而发愁,一次培训中他结识了胡承霖,了解了“新麦26”优质品种,解决了燃眉之急。此后,他常常与胡承霖探讨交流,更加专业、科学地生产加工面粉。现在,他的面粉厂因原料充足而马力全开,最近又盖了3个车间。

  这些年,胡承霖带领农民发家致富,得到了当地百姓的认可,也得到了许多赞誉:2007年,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工作者标兵”称号;2010年,荣获农业部丰收奖和农业技术推广贡献奖、安徽省政府“小麦高产攻关特殊贡献奖”;2013年,安徽省政府授予他“2013年度安徽省重大科技成就奖”……

  荣誉固然珍贵,但是在他眼中,金灿灿的、让人心醉的只有那丰收的大地。“以前我常说要干到90岁,现在我还有能力和精力继续干下去,我愿意终生为农民做事。”胡承霖说。(中国教育报记者 王志鹏)

来源:中国教育报
编辑:张敏

图说教育

  • 关爱青少年口腔健康

  • 青少年防艾,教育须先行

  • 游戏为舟 共渡致远

新闻排行

职教天地

教育论坛

  • 师德和专业一个都不能少

    日前,网上曝出江苏盱眙一幼儿园老师让小朋友自扇耳光的视频。视频显示,4名小朋友列队站在同学前,在老师注视下,依次自扇耳光。

  • 用“好课”的思想光芒滋养更多青少年

    近日,大型文化类节目《一堂好课》在央视综艺频道和喜马拉雅平台上正式亮相。著名主持人、“好课班主任”康辉将陆续邀请12位大家,为年轻学子和广大观众传道授业解惑,点亮思想之光,嘉奖向学之心。

名人坊

  • “我愿意终生为农民做事”

    早上5点半,夜色依旧朦胧,繁华的都市还未苏醒,安徽农业大学年过九旬的老教授胡承霖已经从家出发,赶最早一班合肥前往涡阳县的大巴车。

  • 重庆大学92岁教授 能快速背诵400字诗文

    都说人老了忘性大、记不住事,92岁高龄的重庆大学教授刘南科却不以为然。长恨歌、琵琶行、葬花吟……这些长篇幅的诗文,就是正在读书的学生背起来也相当吃力。

新闻日历
 
京ICP证100580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09003) | 京公网安备110401200155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17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