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多所中学发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对接高校欲成“早期孵化器”-中工教育-中工网

教育

图说教育

广州多所中学发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对接高校欲成“早期孵化器”

2019-03-06 14:30:34

  华侨中学创新班同学开展“共享单车”模型设计与制作。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为我国教育发展描绘了远景蓝图。其中提到,要提升一流人才培养与创新能力。加强创新人才特别是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加大应用型、复合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比重。在广州,许多中学都在发力,要成为拔尖创新人才的“早期孵化器”。日前,广州市南武中学宣布将推出科技高中部,欢迎有能力在中考中获得700分以上的同学报考,广东华侨中学的工程技术实验室创新课程,也将从今年开始面向全体学生开放。

  广州10所中学斩获学科竞赛“省一”

  日前,教育部、中国科协网官方公示了2018年获得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五大学科竞赛省一等奖名单。记者梳理发现,广东省获得省一等奖的总人数为582人,分布在36所中学,其中广州10所中学有所斩获,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以94个“省一”获奖人数独占鳌头。近年来势头正猛的广州大学附属中学省一获奖人数有38人,排名第二。以信息学见长的广州市第二中学“省一”总获奖人数为36人,其中30人奖项属于信息学。除此以外,广东实验中学、广州市第六中学、执信中学、广雅中学、六中珠江中学、广州市第三中学、广外附设外语学校均有学生斩获“省一”奖项。

  科技高中部、工程实验室亮相中学

  广州不少示范性高中也在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方面发力。百年名校南武中学今年宣布,将推出科技高中部,欢迎全市700分以上的同学报考。2018年,南武中学推出三个学院:CCAE学院(3个班)、剑吴学院(4个班)、晦闻学院(5个班)。其中,CCAE学院是当年最好的学院,中考分数要求705分,CCAE学院中最顶级的创新人才班要求中考718分以上。

  2019年,南武中学将全面升级CCAE学院,设立“CCAE科技高中部”,计划招收3个班,以科技为主兼顾人文,突显智慧教学兼顾传统,倡导STEM学习,重视思维教学,开设科技类创新型实验室必修和选修课程。学校创新型实验室优先满足“CCAE科技高中部”选课需要,同时,学校至少和10所国内外理工类高水平大学的实验室建立联系,拓展学生学习空间,丰富学习方式,鼓励、支持学生参加国内外科技创新类竞赛和实践活动。

  另外,广东华侨中学则在初高中两个校区开辟了共计850平方米的工程技术实验室。分为木工实验、电子制作和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三个区域。未来,华侨中学所有学生都将学习工程技术。目前,华侨中学高中部每一个年级有三个创新班。华侨中学校长李子良透露,计划从下个学期开始,将原有的面向三个创新班的创新课程体系,包括《发明制作》《智能机器人》《数学思维方法》《新概念英语》和《纳米实验》等课程,覆盖到整个高中部。

  英才计划架起中学和大学的桥梁

  今年寒假,2018学年广州市中学生“英才计划”特训营正式开营,全市共有179名学生获得入营资格。特训营涵盖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科学领域。高中生进入中山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学习;初中生进入广州大学和广东药科大学学习。参与英才计划的高校导师共31人,分别来自不同高校的生科院、化工学院、数计学院、物理、建筑、中药学院等。

  营员根据自身学科兴趣和特长,选择相关实验室进行实验和操作训练。特训营结束时,营员需提交研究总结、工作汇报,并根据所在实验室的专业方向,撰写一份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研究计划以及学习体会。“英才计划”注重发挥科学家在精神熏陶、学术引领和人格养成中的重要作用。导师将从中学生的兴趣和特点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培养方案,使学生实质参与科学研究,锻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就读于华中科技大学的赵知闲曾参与英才计划。他表示,自己当年参与的课题不多,主要还是旁听科研组的每周答辩,同时还和组员共同完成了“探究岭南地区白花鬼针草潜在的药学价值”的课题。他表示,自己最大的收获是在听导师的团队做每周答辩的时候,了解了很多关于生态学的知识,也充分了解了大学中论文的撰写需要的理论思想以及科学性写作的方式。进入大学后,他的学术英语显示出优势,他觉得这与当年英才计划导师团队经常全英答辩有关。

  名校长说

  广东实验中学校长全汉炎:兴趣引领更易实现弯道超车

  省实的办学理念是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全体发展和个性发展。人是有差异的,每个人的特长不同,但每个学生通过努力,都应该有光辉的前程。中学阶段,高考很重要,但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不是片面地追求升学,而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让他们在各行各业都成为拔尖人才。所以一方面,我们重视学科能力、重视竞赛,这些年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另一方面,我们非常注重让学生的天赋得以施展,兴趣得到尊重,让他们在擅长的领域成为拔尖人才。

  根据我这么多年的观察,如果一个学生,他仅仅为了升学,为了分数学习,即使在中学阶段拔尖,如果人生目标没有明确,爱好不清晰,可能最后成就也不会很高。反而是对一些领域特别热爱、执著的学生,哪怕中学阶段没有显山露水,也很有可能在长大之后实现弯道超车。

  广东华侨中学校长李子良:创新并不“高冷” 刷题不足以创新

  对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首先要厘清概念,何为拔尖?学霸可以算是拔尖人才,但拔尖人才并不等同于学霸。在冒尖之后,创新才是更为重要的。怎样才能创新?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不可或缺,这也是我一直强调“做中学”的原因。我们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基础厚实、勤于实践、勇于创新。为此,我们构建了 “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特色课程+社团活动+研学拓展”五位一体课程体系,包括“创知”、“创行”和“创品”三大模块。

  下一步,我们要进一步深度开发动手实践这一课程。现在我们两个校区都有工程技术实验室,一定要充分利用这个空间。例如,我们让学生动手去设计、并且搭成一座木桥。这个过程中,学生要去了解桥梁结构、画图、用木板拼装、用金属焊接,他们要做很多方案,运用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甚至要脑洞大开,用创新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很多知识的融会贯通实际应用,不是卷面刷题就能领会的。

  我们准备从下学期开始,把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合并为技术课,每周一到两节,让学生们在做中学,玩中学。创新并不是高冷、不可接近的,也没有学科成绩的门槛。培养创新人才的思路也是多种多样的。以我们学校为例,我们可以让学生探究校园的园林绿化,做一个方案,如何让物种多样化,种什么植物最合适。身边处处可创新,但学校要有课程开发,老师也要更新观念,可以集体备课、跨学科备课。创新也不局限于理科,文科也可以创新。

  广大附中副校长王守亮:要与高校实现实质对接

  广大附中近年来在竞赛方面表现突出,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并不是只靠竞赛培训,而是多角度的。作为学校,我们首先要做到的是提供更多的创新平台,让具有拔尖创新潜力的学生“冒出来”。在初一和高一,我们会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不同的社团和选修课。其中对竞赛学科,如果学生有兴趣,可以先参与培训活动,教练们过一段时间之后会根据这其中学生们表现出来的能力及兴趣进行选拔,额外培养。除了正常上课之外,每周还有4~5个小时的培训。学校也不纯粹只是进行竞赛知识的辅导,还会进行相关能力的培养,比如会与高校合作,让这些孩子参与到高校的课题研究中,开阔眼界,为他们未来的研究奠定基础。其实现在全国都有许多中学与高校开展了合作,但效果不一。有些合作就是让学生们到实验室参观一下,听听讲座,这样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我认为中学与高校的合作,一定要开展实实在在的实践探索。以广大附中的化学科为例,我们与中山大学药学院合作,不仅中大方面派有导师团队,我校的化学竞赛主教练也要参与其中,学生们深入到高校实验室开展科学实验、进行实验探索,同学们还加入到硕士生、博士生的课题组中,利用寒暑假和周末开展理论与实验研究,承担一些比较简单的实验,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能够学到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其学习兴趣和科学精神,了解学科发展的方向和概况,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研究能力。这些对于拔尖创新人才的早期培养都是非常重要的。(文/图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刘晓星 通讯员梁彩匀)

来源:广州日报
编辑:张敏

图说教育

  • 广州多所中学发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对接高校欲成“早期孵化器”

  • 春天里播种爱心

  • “艺考不易”

新闻排行

职教天地

  • 设立各种专项,重奖高层次人才

    出于种种原因,民营科技型企业培养高端人才难,引进人才、留住人才都需要“智慧+运气”。“人才缺失”是许多民营企业家、特别是传统民营企业共同的“痛”。

  • 怎么做,科技民企才能打破人才“屏蔽门”

      近日,江苏省常州市政府发布了一份《2019年人才需求问卷调查报告》。在调查参与者中,民营企业占总数的60%。报告显示,企业每年的人才流失问题不容小觑,每年流失1—5人的占40%,6—10人的占20%,21—50人的占20%,51人以上的占20%。民营企业普遍面临人才难留的窘境。

教育论坛

  • 职业教育改革“按下快进键”

    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5日上午9时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扩大高职院校奖助学金覆盖面、提高补助标准,加快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互通衔接。

  • 在校内就能上“兴趣班”“辅导班”

     总理报告提出,改革完善高职院校考试招生办法,大规模扩招100万人。葛道凯厅长介绍说,江苏现有高职院校90所(全国最多),在校生68万人。江苏愿意也有条件为全国扩大高职规模作出贡献。

名人坊

  • 做好“作业”功夫在诗外

    作为连任三届的老委员,我从履职经历体悟到“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政协委员要做好“委员作业”,关键是在平时下功夫,在日常见真章。

  • 她是一束照亮了物理世界的光

    中国科学院院士、凝聚态物理学家和教育家、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王业宁,因病医治无效,于2019年2月22日18时在宁逝世,享年93岁。

新闻日历
 
京ICP证100580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09003) | 京公网安备110401200155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17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