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体检”不期而至-中工教育中工网

教育

家教亲子

家庭教育“体检”不期而至

杨咏梅
2018-05-31 09:19:00

  ■读懂青春期:叛逆是好的开始

  “原来挺乖的孩子怎么一下子变得这么不听话?”“一回家就关上门不理我们,问什么都只回答两个字‘还行’。”“一边写作业一边玩手机,一说就跟我急!”每当提到孩子进入青春期以后的表现,父母们仿佛就启动了诉苦模式。似乎就在一夜之间,叛逆、厌学、早恋、网瘾等各种家庭教育难题扑面而来,令人困惑、沮丧甚至崩溃。

  很多人不愿意去医院体检,认为不查什么事儿都没有,一去准查出一堆问题。其实问题并不是被查出来,体检报告只不过把本来就存在的问题呈现出来。同理,青春期就仿佛对家庭教育强行做了一次“体检”,无情地把家庭秩序、家庭关系、家庭教养方式等方面早已存在的问题一一呈现出来。厌学、网瘾、社交退缩等让人紧张又焦虑的“异常指数”,只不过是父母角色错位、夫妻关系不和、教育分歧严重、过度关注学习、亲子关系冷漠、缺乏家庭生活等“病症”的外在表现而已。

  据中国教科院2015年的“全国初中生家庭教育状况调查”,初中生家庭教育普遍遭遇“中年危机”,父亲的教育优势被忽视,夫妻关系疏远直接影响孩子成长;父母未能充分理解青春期子女的需求,沟通方式跟不上孩子的变化;超过八成孩子对初中生活不适应,而家长过度重视学习给孩子压力很大;初二是学习分化和沉迷网络的高发期,多数家长表示难以应对“初二现象”;家长看待孩子同伴交往有误差,近八成初中生最不喜欢家长“追问我和朋友在一起的细节”“对我的朋友评头论足”。

  这些调查结果表明,很多父母并不了解青春期的孩子,并不了解这个阶段家庭教育面临的挑战,没有预备好如何陪伴孩子平稳度过这个身心巨变的动荡期。就像夜里在高速公路上开车,暴风雨突然降临,视线变得非常差,既不能停下又找不到出口,除了小心减速、谨慎驾驶、左右观望、咬牙忍耐,司机还能做什么呢?

  当孩子不再凡事依靠父母、信赖父母时,当孩子开始质疑父母、挑战权威时,当孩子更喜欢和朋友在一起、父母不再是他生活中的“重要他人”时,有准备的父母会感到欣喜,因为这些都是孩子从稚嫩开始走向成熟的信号。他们开始思考“我是谁”“我要成为什么人”“人生的意义和目的是什么”等问题,学习成绩不再是他们生活中唯一的关注重点。如果父母仍然把成绩好不好作为衡量孩子的唯一的尺子,就仿佛“手握锤子,看什么都是钉子”,亲子冲突在所难免。

  据美国学校心理学家谢刚观察,初中是孩子学业成绩的分水岭,造成成绩滑坡的原因一部分是学习习惯不良,更大的比例却是“对情绪缺乏控制能力”,胜出的是那些“有积极的自我概念、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和挫折承受能力”的孩子。其中,控制情绪的能力和人际沟通的能力无疑是从家庭环境中习得的,从小与父母建立起安全依恋关系的孩子,更可能与朋友建立安全依恋关系。

  积极心理学创始人之一马丁·赛里格曼博士说:“养育孩子,远远不只是修正他们的错误,而是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闪光点,进而把这些长处充分发挥出来,成为一生的热爱。”这一点对青春期的孩子尤为重要。如果父母继续用严厉的教育“修正他们的错误”,不仅不能帮助孩子发现自己的闪光点,还会对孩子的心灵造成创伤。

  当下中国父母特别难做到的,就是不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家的孩子”比较,就是承认自己的孩子是个普通人,就是甘愿培养一个有人性的、阳光的、自立的“正常儿童”。当父母对孩子“恨铁不成钢”时,其实孩子心里也“恨爹不富商”,就会采取或者激烈冲突或者阳奉阴违的方式反抗父母。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责任人,但不对孩子负全责。请承认自己的有限,谅解自己的无奈。当青春期这份家庭教育“体检报告”不期而至时,父母不妨反思一下自己的角色是否有错位现象,是否经常采用控制性、操纵性的方式迫使孩子顺服,是否凡事满足、凡事代替,让孩子无视边界和底线,降低孩子的自主感、能力感和自我价值感……

  很多家庭教育专家都强调“有好的关系才有好的教育”“家庭是最好的情商课堂”“幸福的婚姻才能养育优秀的孩子”。当青春期孩子让父母苦恼时,请试着用感恩的视角来解读这份“体检报告”,不再紧盯着孩子身上的毛病,而是用积极的心态去调整家庭关系、重建父母角色能力、走出家庭教育认知误区、提高家庭教育素养。毕竟,没有人不需要学习就能做好父母,危机就是契机,转变始自觉醒。

  (作者系本报记者)

来源:中国教育报
编辑:王睿

图说教育

  • 一场从教室开启的本科教育变革

  • “大马”小朋友感受中国文化

  • 10名藏医学子首次获授临床医学硕士学位

新闻排行

职教天地

教育论坛

名人坊

新闻日历
 
京ICP证100580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09003) | 京公网安备110401200155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17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