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家校关系如履薄冰-中工教育中工网

教育

家教亲子

莫让家校关系如履薄冰

樊畅
2018-06-06 09:40:56

  近日,一封辞职信火了。写信的是河南驻马店西平县小学的一名老师。这名老师把学生在校默写古诗的成绩和照片发到了家长群里,引发了部分家长的不满。于是,家长要求老师登门道歉,如若不然则上告教体局,并声称孩子因此自尊受损。该老师在辞职信中表示:“我已经心生魔障,不适合再在校园里和孩子们在一起。”最新消息是,在当地教育部门以及学校的沟通协调下,当事老师与家长充分沟通,相互理解,已经正常上班工作,学生也照常上课学习。

  事情一经报道便引发网友热议,不少人认为家长“反应过激”,为此事状告老师是上纲上线;一些人认为老师公布学生成绩和照片的做法有待商榷,应该与家长私下沟通;也有一些同在教师行业的网友对该老师的经历感同身受,表示理解为师的不易。作为教育关系的双方,老师和学生是教学行为的“两条腿”,必须协调运动才可以前行。此事受关注的背后是师生家长间的脆弱关系,以及家校权责的模糊边界。

  老师在家长群中公布个别学生的成绩和照片固然欠妥,但家长为此兴师动众要上告教体局未免太过神经过敏。家庭与学校是孩子教育不可或缺的两个主体,合适、有效的沟通是家校协作育人的必要途径。家有儿女的人们想必对家长群并不陌生。家长群的建立,其初衷就是为了加强学校与家长间的联系,以更加便捷的方式建起家校沟通的桥梁。即使老师“群聊”成绩的方式有失妥当,家长动辄告状,逞一时痛快,却不是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

  脆弱家校关系的背后,是家长对孩子的过度保护。孩子的成长成才是多方面的,除了傲人的学习成绩外,孩子更应该在漫长的成长过程中学会接受批评,接受指正,甚至学会接受失败。而家长对孩子的过度保护,拉起了一张密不透风的“防护膜”,为孩子遮挡风雨的同时,也会造成成长空间的窒息。父母今日的呵护备至会削弱孩子明日的社会能力。心理成长与能力成长都是成长过程中的必修课,教会孩子在公众场合坦然接受批评与挫折,甚至以包容的心态对待他人的不妥做法,才可能真正育成孩子心智的成熟。

  应该看到,教育是个系统工程,父母的言行往往会对孩子产生言传身教的影响。在孩子眼中,老师的批评或许只是对自己错误和不足的指正,是良性的鞭策。然而,家长一旦上纲上线,将之与损害自尊混为一谈,用伤害自尊的借口来遮挡丢面子的尴尬,对于正处于价值观形成期的孩子来说,无疑会适得其反,造成孩子错误的认知,无益于其成长。

  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反思,面对家长的告状,老师缘何选择以辞职的方式自证清白?教师安全感的缺失是家校脆弱关系链的真正痛点。教育学生本是老师的本职所在,而家长过于易碎的护子之心和不畅的沟通,难免在教育的环节中埋下隐患。家校协作中的不信任,最终导致老师的关心变了味,家长的疼爱走了样。只有从制度保障、舆论保护、政策支持上真正给予教师安全感和尊重,形成尊师重道的社会风气,形成良师益友的师生关系,养成师道尊严的个人品行,才可以聚成家校同心的育人合力。打通老师与家长间沟通和理解的隧道,才能彻底打消老师对学生“说不得,管不得”的顾虑,用好教育的权责与手段,不再让教育如履薄冰。

  (作者系本报记者)

来源:中国教育报
编辑:王睿

图说教育

  • 一场从教室开启的本科教育变革

  • “大马”小朋友感受中国文化

  • 10名藏医学子首次获授临床医学硕士学位

新闻排行

职教天地

教育论坛

名人坊

新闻日历
 
京ICP证100580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09003) | 京公网安备110401200155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17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