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命运共同体成就美好家庭生活-中工教育中工网

教育

家教亲子

构建命运共同体成就美好家庭生活

任荣
2018-06-07 09:47:28

  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更加美好世界的新时代,家庭教育命运共同体是家庭教育更加成功和美好的必然选择。

  家庭教育是“命运与共”的家庭成员为创造美好生活而从事的教育活动,家庭是爱的产物,家庭命运共同体因夫妻爱的结晶而更加稳固。父母都将孩子和自己的人生紧密联系在一起,很多父母还把自己未曾实现的理想和对未来的期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希望通过教育使孩子获得比自己更好的人生。

  家庭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作用非常重要,无论是情感支持还是物质需求,随时随地、内容广泛、方法灵活、共同参与的家庭教育,在孩子获得生活能力的过程中不可或缺、不可替代。命运与共的家庭教育,为孩子的成长带来幸福的获得感,也丰富着美好的家庭生活。家庭教育指向家庭命运共同体的未来,父母为孩子付出的努力和奉献,最终也为自己的美好生活创造着条件,从而使家庭命运共同体更加稳固。

  只有家庭命运共同体“共同参与、齐心协力、分工合作、相向而行”,家庭教育才能凝心聚力。家庭教育中每个成员的责任在不同时期有所不同,母亲在孩子早期家庭教育中的作用比较大。研究表明母亲对孩子5岁前的影响高于父亲,孩子5岁时母亲的影响高于父亲19.1个百分点。母亲对孩子的影响在小学三年级达到峰值,到初二时父亲的影响慢慢超过了母亲。父亲的坚强、坚毅、果断、坚持甚至威严等性格特点,对于走向青春期的男孩、女孩的独立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世界卫生组织研究发现,每天和父亲相处两个小时以上的孩子往往智商更高,男孩子看上去更坚毅,女孩成人后更懂得与异性交往。因此,在家庭教育命运共同体中,父亲要承担起更多责任,才能更好地促进孩子的成长。

  家庭教育命运共同体也不能忽略孩子的责任担当,因为家庭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使孩子走出原生家庭,成为独立自主的社会人,具备自我创造幸福生活的能力。父母要为孩子的成长创造条件和环境,根据孩子的不同年龄特点培养其自立能力。尤其是进入青春期后,要充分尊重和发挥孩子的主体性,使其承担起家庭责任,真正提升孩子知与行的能力,促进孩子获得美好生活的能力。

  构建家庭教育命运共同体不能忘了初心,即家庭教育是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为了更加美好的生活。孩子成长过程中有欣喜也有苦恼,有美好的一面也有麻烦的经历,有教育的成果也有成长的问题,父母不能简单地以成绩好坏论英雄,不能以心目中“乖孩子”的标准去要求孩子,而忽略孩子的独特个性。家庭教育要始终遵循“以人为中心”,以孩子成人为第一目标,根据孩子独特的性格特点,充分尊重孩子,用民主平等的协商方式和孩子沟通,注重在不同年龄阶段培养孩子成人的能力,共同设计美好生活的同心圆。

  构建家庭教育命运共同体需要家长能够始终欣赏孩子。懂得欣赏的父母才能更好地挖掘孩子的潜能,增强孩子的自信,更好地培育美好生活所需要的智力、能力、情感、行动力。父母要从智育标准中解脱出来,善于发现孩子在智力、体力、能力上的特点。每个孩子都应该有属于自己独特的美好生活,这不主要取决于外在的物质、技术和能力,而取决于内在的德行。因此,家庭教育不能只关注外在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培养,更应重视孩子的德育。

  孩子成长有几个关键期。0—2岁时,父母要通过无微不至的陪伴给予孩子无私的爱,使孩子获得爱、安全感和共情能力。2—7岁时父母要带领孩子初步认知自然世界和人类社会,用“行”与“不行”、“能”与“不能”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认知和行为标准。12—18岁是青春叛逆和成长关键期,父母需要给他们足够的成长空间、培养其责任担当,并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他们。

  构建家庭教育命运共同体既要有润物无声的家庭环境熏陶、身体力行的榜样作用,也要有“润物有声”的促膝谈心、语言激励与惩戒;既需要客厅饭桌朝夕相处的常规教育,也需要踏青访友、开心快意的活动教育;既需要重视传统节日文化,又需要创设“家庭特殊节日”,让孩子学会感恩、懂得珍惜、增进情感,从而使家庭生活更加美好。

  (作者单位:湖南理工学院)

来源:中国教育报
编辑:王睿

图说教育

  • 一场从教室开启的本科教育变革

  • “大马”小朋友感受中国文化

  • 10名藏医学子首次获授临床医学硕士学位

新闻排行

职教天地

教育论坛

名人坊

新闻日历
 
京ICP证100580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09003) | 京公网安备110401200155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17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