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家教亲子

“化错”教育让孩子不再怕犯错

2020-05-13 07:55:46 来源:北京日报

  3 案例

  不要怕犯错

  五年级的课上,华应龙老师出示了一道题——

  徒弟:师父,请问您多大了?

  师父:我在你这年纪时,你才5岁;但你到我这年纪时,我就71岁了。

  请问:徒弟几岁?师父几岁?

  3分钟后,绝大多数学生束手无策:“我死活做不出来”“我找不到公式”“我没见过”……

  碰到一道难题,关系找不到,完全没思路的时候,怎么办呢?华老师教学生们“投石问路”:“谁也不能保证一投就对,但别怕错,差错就是一种提醒,错着、错着、错着,就对了。”

  接着,华老师做示范——很简单,问什么就投什么:问徒弟多大?投个石头,22岁。师父多大?再投个石头,42岁。那么,根据题目的意思,师父在徒弟那么大时,徒弟多大?应该是2岁。徒弟长到师父那么大,师父多大?应该是62岁。对了吗?不对,错了没关系,只要不放弃。看出2和62之间的关系了吗?没看出来,没问题,自己来试试吧!

  当学生们都“投石”之后,很多双眼睛亮了。华老师并不着急“揭锅”,而是带领全班同学“上看下看,左看右看”来“问路”……

  越来越多的学生看出“5”和“71”之间的关系了,可是,华老师还是不肯捅破那层窗户纸。因为说出来的只会是个别学生,如果大家都不说,直接动笔,再展示,那都是学生自己的发现,成就感是不一样的。于是,华老师示意大家要自己独立完成这道题。

  当全班同学“英雄所见略同”,都做对了的时候,激动与兴奋溢于言表:“不可思议!”“迎刃而解!”“无中生有,太神奇了!”

  解读

  犯错是每个孩子的权利

  我们说的“化错”,不单针对错误的解法、错误的答案,还针对错误的思想。比如,有的人认为:落笔就必须是正确的,追求“一遍对”。如此怕错,我不赞同。

  犯错是每个孩子的权利,也是每个孩子成长的需要。从我们“惊天动地”来到这个世界,我们就开始犯错。在差错中,咿咿呀呀学会说话;在差错中,跌跌撞撞学会走路;在差错中,用稚嫩的小手学会写字画画……伴随一个又一个差错,我们在一步步成长。

  肯下笨功夫,才有真功夫。

  大家都知道爱迪生怎么找到灯丝的故事,屠呦呦先生第191次尝试才找到“青蒿素”的故事。老天是偏爱笨小孩的。拿到一道题,首先想有什么公式可用,本没有错。但茫然无绪呢?肯摸着石头过河,能静下心来思考就好。不希望一蹴而就,不企求一步登天。错了没关系,只要不放弃。这很重要。

  遇到难题,束手无策、一筹莫展时,敢于“投石问路”。当我们不怕错,敢于题试三回,就定能生慧。

  以前,我上课喜欢让学生“画龙”,教师来“点睛”;现在,我喜欢先让学生“画龙”,还让学生“点睛”。这样,学生就能更多地享受到发现的惊喜:错着、错着、错着,就对了!

  “化错”教育最高的境界是学生能“自化”,学生自己能从差错中找到正确的思路和方法。因为,一切教育的目的,都是让孩子学会自己教育自己。其他人的帮助都只是学生自我教育的前奏而已。

  4 案例

  鼓励学生为老师指错

  这是一道小学四年级的数学题——

  3点钟时,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夹角是()度,再过1小时,时针和分针成()角。

  讲这道题时,华应龙老师用双手比划:时钟从3点到4点,时针和分针的夹角由直角变钝角。突然,灵光乍现,华老师认为这是渗透极限思想的好题。只要比直角大一点点,就是钝角了。因此他把“1小时”改成了“1分钟”。

  下课后,华老师在讲台前批改作业。两名学生走到他跟前:“有道题您讲错了。”华老师抬起头,看看他俩,想了想说:“今天课上的知识很简单,不会错的。去玩吧,让我抓紧判作业。”

  两个小家伙不肯走,其中一个说:“老师,我们算过了,您错了。”

  “算过了?”华老师停下笔,侧耳细听。

  “分针比时针走得快……”华老师意识到,确实不是钝角,而是锐角。原来,讲课的时候只考虑了时针在动,忽略了分针也在动。

  华老师好好鼓励了一番两个小家伙,并叮嘱他俩先不要把这个结果告诉其他同学。

  第二天课上,华老师又拿出这道题,除了那两名学生,其他人都回答是“钝角”。

  “为什么啊?”华老师故意问。

  学生们引用头天华老师在课堂上说的话自圆其说:“只要比直角大一点点,就是钝角了……”

  华老师微笑着点点头,然后又使劲摇摇头,重新公布了正确答案,并表扬了那两名学生敢于质疑老师的精神——“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解读

  老师要正确化解自己的差错

  华罗庚先生说:“天下只有哑巴没有说过错话;天下只有白痴没想错过问题;天下没有数学家没算错过题的。”差错,人皆有之,作为老师不利用是不能原谅的。当我们自身出现失误时,要冷静、及时做出分析、判断,调整活动方案,采取补救措施,让失误成为发展学生思维不可多得的契机,让教师处理差错的言行成为学生对待差错的榜样。如果以“我是考你们的”或“别钻牛角尖”来搪塞或推诿,不敢肯定学生,不能正视差错,自然会受到学生的贬弃。如果我们懂得“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和“教学相长”的道理,我们就应该有勇气承认自己的差错与不足。

  如果老师平时对学生说“差错可恶又可爱”“差错是进步的阶梯”“错若化开,成长自来”……但当老师自己错了的时候,脸就红了,只想找个地缝钻进去,那学生能获得什么?理想的教学应该是对话式的,师生相互请教,双方互为先生和学生。作为教师,要不断丰厚自己的学识,提升自己的理性,因为只有丰厚的学识与彻底的理性才能赋予老师格局和大气。

  家长手记

  “化错”终“化人”

  实验二小2000级6班学生家长 韩玉稳

  认识华应龙老师是在2004年。记得当时华老师是临时受命,接任孩子所在班的数学老师。

  关注华老师,是因为孩子与我聊天的内容:“妈妈,今天我只错了一道题,华老师还给我一个奖励。”孩子手里拿着一张华老师的名片,名片上有鼓励的话、华老师潇洒的签名和当天的日期。错了题还表扬?我充满了好奇。“妈妈,今天华老师让我在黑板上做题了,感觉全班同学都在后边看着我,有点紧张,手还哆嗦,小数点就点错了位置。华老师没有说我,还说我错得好。”真的很好奇,错了还说好?看着孩子脸上洋溢着开心得意的笑容,我有些迷惑,开始关注了她的数学华老师……

  一次偶然的机会,见到华老师,我滔滔不绝地主动介绍女儿的情况。“华老师,我女儿数学不好,您得多关心帮助她……”华老师微笑着听我说完,对我说:“嘉芮妈妈,给您提点建议,嘉芮不是数学不好,是相对于她的语文和外语来说,数学不是强项……”我和华老师交流许久,具体内容现在已记不清了,但华老师为我“化错”,我至今记忆犹新。也是从那一刻,我再也没有说过女儿数学不好。在女儿的家庭教育中,我也学着运用华老师的“化错”理念。正是这个理念帮助女儿健康成长,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直到她成为一名年轻的外交官。

  事实证明,女儿是“化错教育”的受益者,作为家长,我也是“化错教育”的受益者。女儿在中考和高考时,不是强项的数学却考出了很好的成绩。“化错”,不仅仅是保护了孩子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孩子的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孩子多维度思维能力,增强了孩子的乐观积极和人生自信。从孩子的身上,我见证了“化错”的因,更品尝了“化人”的果。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也在成长。

  插画:琚理

1 2 共2页

编辑:郭丽娟

图说教育

  • 中小学生“云上学安全”

  • 河南郑州小学各年级开学

  • 援鄂校友重返母校 “授帽传烛”迎护士节

新闻排行

职教天地

  • 人社部拟新增“直播销售员”等10个新职业

    又一批新职业要来了,而且很多你早已不陌生!受人社部委托,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11日发布《关于对拟发布新职业信息进行公示的公告》,拟新增10个新职业。

  • 招收40多万新教师为教育谋未来

    近日,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六部门和单位启动实施“百日冲刺”行动,在围绕2020届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十大专项行动中如何最大程度降低疫情影响,妥善安置应届生就业创业。

教育论坛

  • 大规模在线教育后将呈现教育新生态

    非常时期的“宅家教育”一直没有远离我们的视线,反而越来越成为专家学者持续关注的焦点。大家都在思考,这场多方参与、多种形式的大规模在线教育过后,带给未来教育的,究竟将会是怎样的影响和改变?

  • 专业认证给师范教育带来哪些改观

    2020年5月6日,在合肥市师范附属小学,一年级小朋友正在上开学第一课。张大岗摄/光明图片 教育发展,师范先行。近年来,如何提高师范生培养质量、吸引优秀生源报考师范、鼓励师范院校坚守师范特色师范教育是我国教师队伍建设的“工作母机”。

名人坊

新闻日历
 
京ICP证100580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09003) | 京公网安备110401200155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17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