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耀中华】陆建新:匠心冲云端-中工教育-中工网

教育

名人坊

专注做一事,把工作当修行

【德耀中华】陆建新:匠心冲云端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叶小钟 通讯员 杨显琴
2019-10-28 08:59:01

  

  “扎根施工一线37年,参与44项工程施工,见证并参与了中国超高层建筑从无到有、中国建筑从100米级高度逐步攀升至600米级世界高度的全过程……”在中建钢构有限公司,谈起陆建新,许多人都会竖起大拇指。现任中建钢构有限公司华南大区总工程师的他被誉为“中国摩天大厦钢构第一人”。10月1日,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祝大会上,陆建新作为建筑业代表登上改革开放方阵“春潮滚滚”彩车。

  1982年,18岁的陆建新从南京建筑工程学院(现为南京工业大学)工程测量专业毕业。第一份工作就是在我国第一幢超高层建筑深圳国贸大厦从事施工测量,从此和超高层建筑结下不解之缘。

  两年后,陆建新被派往中国第一幢超高层钢结构大厦深圳发展中心项目。当时我国没有超高层钢结构建筑施工经验,一家落标的境外企业负责人说:“你们就等着盖出第二座比萨斜塔吧。”这句话深深刺痛了陆建新,他暗暗较劲,认真研究测量方案,反复校核安装精度,为工程建设作出贡献。

  立足岗位,陆建新勤奋钻研、善于学习。他白天奔波在施工现场,夜晚或认真研读技术书籍,或与工友们伏案探讨,看图纸、写写算算,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同事们眼中,陆建新吃苦耐劳、严谨精细,项目图纸再厚,他也会在第一时间看完,并仔细研究,确保项目不因错看、漏看图纸而打糊涂仗。靠着不懈努力,他成为钢结构建筑施工领域公认的顶级专家。

  “专注做一事,把工作当修行。”陆建新的这种专注带来了一项项成就。1994年,当时的亚洲第一高楼深圳地王大厦(384米)开始动工,陆建新自制测量仪器支撑架,创新采用全站仪配小棱镜、激光反射片等测量方法,成为钢结构安装行业测量标准工艺并沿用至今,将大楼整体垂直偏差控制在当时代表世界最高水准的美国标准允许偏差的1/3以内。

  2007年,广州西塔项目,陆建新发明了斜钢柱无缆风绳临时固定技术,带领团队创造了“两天一层楼”的世界高层建筑施工最快纪录。

  2012年,深圳平安金融中心,项目使用的四台大型动臂式塔吊须附着在井筒外壁并逐步爬升到600米高空,这一做法当时在世界上还没有先例。他带领技术骨干,历时数月反复研讨论证,最终攻克了这项世界级难题,研发了“悬挂式外爬塔吊支承系统及其周转使用方法”, 减少1100多个塔吊使用台班,节省工期至少96天,取得直接经济效益7680万元。该技术于2014年经鉴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于2017年夺得日内瓦国际发明展特别金奖。

  实现自我发展的同时,陆建新甘为人梯,秉承建楼育人理念,无私传授知识和经验,把责任心和工匠精神一并传承给年轻人。在他的培养下,有40多位年轻的技术人员逐步走上项目负责人、总工程师等岗位。

  让人敬佩的是,如今,国内已封顶的7座100层以上钢结构摩天大楼,陆建新主持承建了其中4座。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陆建新逐步成长为钢结构建筑施工领域顶级专家,他开发了一系列国际领先或先进的钢结构施工技术,使中国钢结构施工技术从落后西方半个世纪跃升为世界领先水平。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叶小钟 通讯员 杨显琴)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编辑:张敏

图说教育

  • 全国残疾人职业技能大赛暨全国残疾人展能节开幕

  • 2019北京自然观察节开幕

  • 手工技法展传承

新闻排行

职教天地

  • 2.28万劳模在脱贫一线“出彩”

     “一人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是富。这是作为劳模的担当和责任!”每每有人问他为什么要放弃千万元的魔术事业回村当党支部书记时,河南省劳动模范、平顶山市宝丰县赵庄镇大黄村党支部书记马豹子都会这样说。

  • 浙江年资助万名农民工上大学

    浙江省日前启动“农民工学历与能力提升行动”,计划到2022年,在有学历提升需求且符合入学条件的农民工中,每年资助1万人接受大专、本科学历继续教育,全面提升农民工自身素质和从业能力。

教育论坛

  • 小手拉大手 垃圾分类齐行动

     垃圾分类不仅是一种环保行动,更是一种需要被推广、发扬的生活方式。在幼儿园里,如何让幼儿理解并践行垃圾分类?垃圾分类活动怎样上升为可持续的园本课程?

  • “时风有来去,圣学无古今”

    哲学本时代精神的精华。推演开来,“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历经千百年的历史沉淀,一种文化的核心价值亦自当就其哲学中观之。

名人坊

  • 【德耀中华】陆建新:匠心冲云端

    在中建钢构有限公司,谈起陆建新,许多人都会竖起大拇指。现任中建钢构有限公司华南大区总工程师的他被誉为“中国摩天大厦钢构第一人”。

  • 朴诚勇毅传家风

    湖北红安县城关镇民主街上,商铺林立,车流不息。一个由三排青灰色砖房组成的规整院落静静坐落于此,这便是董必武的故居。

新闻日历
 
京ICP证100580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09003) | 京公网安备110401200155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17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