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更多青年享受到学技能的“红利”-中工教育中工网

教育

职教天地

让更多青年享受到学技能的“红利”

场技能比武火热背后的冷思考

本报记者 李丹青
2018-07-06 08:29:22

  炙热的6月,从黄浦江畔到珠江边,一场技能比武打得火热。

  来自全国各地的1359名选手,在上海和广州赛区共52个项目的比赛中同台竞技,角逐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国家集训队的入场券。

  这次竞赛,从参赛选手、比赛项目、竞赛标准到竞技水平都是历届之最。《工人日报》记者感受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了技能成才之路。

  赛场内,选手们拼技艺;赛场外,拼的是一个国家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实力。这体现了政府对技能人才培养和发展的重视,更是反映我国技工教育水平和实力的一面镜子。

  比赛很热闹,但更重要的是要让更多年轻人享受到学技能的“红利”。人社部职业能力建设司司长张立新在多个场合强调,参赛的最终目标并不在于获得了多少金牌、奖牌,而在于通过参加比赛全面提升我国青年技能水平,引进、学习和转化世界技能先进理念、技术标准、比赛规则以及组织管理经验,让更多人了解技能、掌握技能。

  “通过竞赛撬动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谈到本届世界技能大赛全国选拔赛的体会时,张立新认为,选手水平整体高于往届。

  据了解,这次选拔赛取消了推荐选手方式,而是广泛发动报名参赛,通过层层选拔,根据竞赛成绩确定参赛选手。从反馈情况看,选手们整体水平比上届有所提高,个别项目参加全国选拔赛的选手水平已经接近上届世界技能大赛选手参赛时的水平。

  世界技能大赛被誉为“世界技能奥林匹克”,其竞技水平代表了职业技能发展的世界先进水平。2010年,我国加入世界技能组织,2015年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实现金牌零突破,去年第44届时位列金牌榜首位。

  接受记者采访的多位人士均认为,成绩越来越好的背后,是技工教育和职业培训的飞速发展。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技能人才发展,先后围绕加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提高技术工人待遇,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大力发展技工教育等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深入开展各类职业技能竞赛活动。

  张立新介绍,我国很多技工院校拥有较好的设备设施,掌握了前沿的人才培养标准,并与企业生产实践紧密对接,能把最先进的生产技术转化到教学中,在很多项目上达到了与世界接轨的技能水平。

  同时,各地也日益重视职业技能竞赛,这一点从申报世界技能大赛集训基地创新高中可见一斑。

  据初步统计,目前全国30个省(区市)、6个行业申报了532个集训基地。

  “现在大家都希望通过竞赛杠杆撬动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张立新说,这和过去比有天壤之别,最初组织时需要主动找有关地方和企业承办集训,一些地方还不太情愿。

  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副院长刘新林告诉记者,中国正在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制造业基础和水平越来越好,在这种情况下,技工院校与企业广泛合作,工艺、设备、师资和生产一线保持密切联系,所教所用是最先进的。

  “技能成才也是一条康庄大道”

  从世界技能大赛成绩来看,我国进入了职业技能竞技第一阵营,但技能人才的数量、质量和结构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有差距,崇尚技能的社会氛围还不浓厚,重学历轻技能的观念没有得到根本扭转。“社会上总感觉大学毕业才是真正文凭。”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院长冯为远说。

  近年来,随着制造业尤其是先进制造业发展,对高级技工的渴求日益迫切,但高级技工缺口近千万,结构性技工荒越发突出。

  记者走访广东数家培养高级技工和预备技师为主的技工院校后发现,多数毕业生成为企业争抢对象,企业求人倍率达到4:1甚至5:1。中山市技师学院院长郭敏雄说,年年就业供不应求,一人难求是常态,企业需要提前一年预定学院的毕业生。

  如今的技工院校,除了常规的车钳铣刨磨等机械加工制造类专业外,还有广告设计、室内设计、工业设计、3D打印应用、应用生物、图文传播技术、风景园林、电子信息技术等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技能人才的专业。不少专业对接产业链,甚至直接对接就业岗位,学生可结合兴趣进行选择,成为某个领域有一技之长的人。

  即便是制造类专业,在科技发展、技术革新换代的大潮下,也已蜕变成“先进制造产业专业”,根据当下甚至未来的生产方式和模式,培养应用型技术工人。一些艰苦作业的工作已经由机器人完成,技术工人需要做的是智能设备的安装、保养和调试等精细化作业。

  技术工人的就业质量和薪酬也都有提升,入职起薪万元并不新鲜。以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为例,该院每年有20%的学生被世界500强企业录用,不少学生被国防重点军工企业录用,成为给导弹安装“眼睛”、给原子弹加工核心部件的高精尖技能人才。

  主动放弃本科到深圳技师学院学习的胡凡,对学技能体会颇深。2014年高考后,他放弃了二本院校,选择就读珠宝设计与制作专业。在校期间,他踏实钻研技艺,各方面表现突出。

  2016年的一场世界技能大赛宣传和动员会上,看到技能青年在世界舞台上为国争光,胡凡热血沸腾,当场报了名。通过选拔和训练,他摘得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珠宝加工项目铜牌。

  “选择很重要,要冷静思考自己适合什么、喜欢什么。”和大多数技能青年的看法一致,胡凡认为,在技工院校学手艺,走技能成才道路,也是一条康庄大道。

  “还是要打牢基础,否则走不远”

  业内人士达成共识的是,世界技能大赛正在促进我国技工教育发展和国际最新先进水平接轨,推动形成日益完善的服务企业、对接市场的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已经成为广东重点技工院校培养人才的主要方式。

  在培养技工过程中,这些技工院校多结合产业发展方向动态调整专业设置。比如,中山市技师学院结合中山装备制造业、电子电信、灯饰光源、家用电器等产业集群,开设了电气应用、机械、汽车、现代服务等系;对应广州地区先进制造产业、信息服务产业、新能源应用产业等重点发展产业,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构建了对接产业链上中下游的产业系专业布局,研究产业链上中下游所对应的职业群,进而开发出相应的专业群。

  而在专业建设中,不少学院主动聘请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制定招工招生计划和培养方案、共同参与课程和师资开发、共同实施教育教学和考核评价,实现课程内容对接职业标准、学习过程对接产业过程,推动企业和技工院校成为培养技能人才的“双主体”。

  在技工院校的车间,不管是教学设备、教师团队,还是课堂实践等,随处可见企业的影子。有的是和企业共同招生招工开企业命名班,有的是聘请一线技术能手来授课,有的是合作建立学习型工厂培养“多面手”,把企业生产一线使用的先进设备“搬进来”,将课程与工作任务融于一体。多位技工院校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学校育人机制和企业用人机制的耦合作用。

  深圳技师学院院长李滔认为,校企合作不能只看到眼前,还要看到长远,让学生有长远发展规划,兼顾专业基础课程和技术。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编辑:李林杉

图说教育

  • 宿管员“霞姐”的N个角色

  • “图书馆门卫爷爷”与大学生的书香故事

  • 科技课堂伴成长

新闻排行

职教天地

教育论坛

名人坊

  • 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

    郑德荣病逝前两天,在医院拔掉吸氧管听学生读论文。所以,他将多年教学和研究的收获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把自己对党的事业执着追求的心得传授给学生,让学生从中学习做人、做事、做学问的真谛。

  • 救人的教授

    日前,浙江大学教授吴叶海成为全校师生眼中当红的英雄。

新闻日历
 
京ICP证100580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09003) | 京公网安备110401200155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17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